本文目录一览:
- 1、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是多少?
- 2、脚手架由什么组成
- 3、脚手架计算规则
- 4、脚手架搭设要点
- 5、脚手架搭设规范
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是多少?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_130-2011规定脚手架:脚手架应高于工作面2m。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如搭单排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 24 米脚手架;双排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 50 米;悬挑脚手架搭高度不得超过 20 米;搭全厅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 36 米。
建筑工程脚手架的脚手架搭设4米高就必须设置连墙件。具体如下:双排:建筑总高小于50m时为3h,大于50m时为2h;单排:小于24m时为3h;步距,一般为2-35m。
米。根据规范规定,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米,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米,高度超过50米脚手架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脚手架由什么组成
满堂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由立杆、横杆、斜撑、剪刀撑等组成。门式脚手架 这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
钢管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钢管、扣件、水平杆、立杆、斜杆、踏板等。
外脚手架由立杆、大横杆、小横档、剪刀撑、垫板、扫地杆、连墙件、十字扣、旋转扣、对接扣、兜网、密目网、脚手板、操作层栏杆、挡脚板等组成。
【答案】:答案:ABCD解析: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杆件、扣件、底座和脚手板组成,它具有承载能力大,拆装方便、搭设高度大、周转次数多、摊销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周转材料之一。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由钢管、扣件、钢板和螺栓等组成的。构造简单、连接方便,拆卸快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组装。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指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脚手架计算规则
综合脚手架应分单层、多层和不同檐高,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满堂基础脚手架工程量按其底板面积计算。满堂基础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项目的50%计算脚手架摊销费。
外脚手架、里脚手架均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m2*计算,门窗洞口及空洞面积均不扣除。凡砌筑高度(除定额注明者外)在5m以上的各种砖石砌体均需计算脚手架。
凡砌筑高度超越5m的砌体均需计算脚手架。 砌墙脚手架均按墙面(单面)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计算脚手架时,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车辆通道、变形缝等所占面积。
脚手架计算规则一般规定 (一)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二)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脚手架搭设要点
1、脚手架必须按设计要求搭设。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2、脚手架搭设应高于建筑物顶端或操作面5m以上,并加设围护。搭设完毕的脚手架上的钢管、扣件、脚手板和连接点等不得随意拆除。施工中必要时,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工序完成后,立即恢复。
3、脚手架搭设的使用要点:搭设脚手架时必须加设底座或基础,并作好地基的处理。基坑底老土面上铺设垫板必须平稳,安放底座时应拉线和拉尺,按规定间距尺寸摆放后加以固定。
4、用塔吊安装);2)使用组联小容器,整体起吊,分别卸至各作业地点;3)在脚手架上设置小受料斗(需加设适当的拉撑),将砂浆分别卸注于小料斗中。
5、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能够为工人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然而,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点,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6、门式脚手架搭设顺序为:基础准备→安放垫板→安放底座→竖两榀单片门架→安装交叉杆→安装脚手板→以此为基础重复安装门架、交叉杆、脚手板工序。
脚手架搭设规范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五百毫米。
脚手板和脚手架相互间应连接牢固。脚手板的两头均应放在横杆上,固定牢固。脚手板不准在跨度间有接头。1脚手板和斜道板要满铺于架子的横杆上。
垂直控制 搭设时,要严格控制分段脚手架的垂直度,垂直度允许偏差。脚手板铺设 脚手板的底层应满铺厚木脚手板,其上各层可满铺薄钢板冲压成的穿孔轻型脚手板。安全防护设施 脚手架中各层均应设置护栏和挡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