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谁知道老舍是谁?
1、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有“舍予”、“老舍”。
2、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3、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就他写的 。。
5、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代表作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其长篇小说和话剧具体如下: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
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离婚》、《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老舍代表剧本:《茶馆》、《龙须沟》、《方珍珠》等。
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老舍的身世
老舍出生在一普通家庭。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7岁入塾,后转读小学。“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儿胡同的贫民家庭里,上有三个姊姊和一个哥哥,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对于老舍先生的身世,很多人十分好奇。据称,老舍的父亲是皇城护卫军,可惜在其三岁时,其父就惨死在八国联军的枪口下。老舍和母亲相依为命,当上作家的他,大众都无法想象其父亲的工作竟是军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后来,老舍回济南教书。放寒假时,他给胡絜青寄来一封长信,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信中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你不爱吭声……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
老舍先生有哪些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老舍: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原名舒庆春老舍,字舍予老舍,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有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我这一辈子》、《老张的哲学》等等。
《正红旗下》《正红旗下》可能成为老舍先生最伟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机会将其写完的话。
老舍怎么读
1、【读音】:lǎo shě 【释义】老舍(1899-1966) :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24年去英国任教,后参加文学研究会。回国后任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起专事创作。1946年去美国讲学。
2、老舍字舍予,读作【shě yǔ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3、老舍字舍予,读作shě yǔ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
老舍的原名叫什么?
1、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老舍,男老舍,原名舒庆春老舍,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老舍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老舍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剧作家,作家,曲艺家。1913年考进北京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