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劳动合同法实施时间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章
- 3、什么是劳动合同法
- 4、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条款
- 5、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实施时间
1、法律分析:劳动法实施于2008年1月1日。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
2、法律分析:1995年1月1日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法律分析: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4、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在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的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章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劳动合同法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第37条规定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至五十条是第四章的内容,内容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你想解除劳动合同,按我说的做,应该可以拿回你的工资。
什么是劳动合同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的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条文。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
3、法律主观: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劳动法律。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条款
1、必备条款是指合同必须具备劳动合同法的条款劳动合同法,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指定的;约定条款是指当事人经过协商劳动合同法,取得一致意见后确定的条款。劳动合同一般同时具备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
2、法律分析劳动合同法:(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劳动合同法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
3、法律分析: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有: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4、劳动合同的条款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两部分,劳动合同的八条必备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设施、设备及防护措施,女工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5、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的公共利益。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规定
1、《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并且要求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工时、工资、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如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3、法律主观: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规定是:每日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在此基础上每周应当至少保证劳动者休息一日。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用人单位可以酌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
4、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具体法律依据如下:《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做了规定。
6、《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